(文長,若只想看面試分享請跳過前段。)
『去年報紙上一階最低錄取成績公布,國文加英文加總級分93,我看了看我的成績單,打了個冷顫,連面試都懶得去面試。但誰也沒想到,一場成功的面試讓我的排名往前飆升,讓我能來政大的天空下撐傘。』
時間回推到一年前,我正處在一個不可能去指考的水深火熱之中。學測分數,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吧!我抱著這樣的心態前往考場,但沒想到時運不佳,除了在高中就不太穩的數學掉到了九級分之外,其他四科比較拿手的科目各個遭砍頭——再一題,我就十五級了,這是多大的悲劇。
但考試考完了,也沒有多少時間難過,更重要的是將手上這副牌打好,不論它是好牌或是爛牌,在塵埃落定之前能做的也只有打好它。我和家人花費了多少個夜晚,研究再研究,參考師長的建議、汲取哥哥的經驗,最後反覆推敲終於排定了六個志願序:臺大戲劇、政大傳院、清大中文、師大企管、師大臺文、師大東亞,而同時另一方面,我也申請了三所科技大學,他們分別是臺科大材料、北科大材料和台北商業大學財稅法。當時的我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在避免走上指考的道路,那太辛苦了,而懶惰如我,對於自己能否像哥哥當年那樣狠拚實在是不具自信。
一面使用筆電準備備審,一面靜靜地等待第一階段放榜,在復興的高三下那幾個月過得挺是悠哉。我還記得當時為了不吵到準備指考的同學,大家還紛紛購買了靜音滑鼠,以防在自習時間製作備審資料時「咖咖咖咖」地吵個沒完。那段日子真是不錯,尤其是當我用圖書館電腦查到我一階放榜六間全上時,那心情簡直無法比喻。一階放榜之後,大家對於面試以及備審的準備更加如火如荼。
但是,如果個性害羞又不是一個能隨機開口扯談的人,該怎麼準備面試呢?
(以下分享開始)
我認為,面試的基本精隨在「創造」,但這個「創造」不是要去編一個很架空很虛幻的謊話,而是去思考一些事件的相關姓,將它們鏈結在一起,之後先說服自己,才能說服教授採用你的說法。其實鏈結是真是假都是其次,真正重要的是訊息的歸納、包裝與傳遞。
打個比方,面試就像是一個卡牌遊戲,你手上有的牌是固定的,像是學測成績、在校成績、生活經歷、社團經歷、戶外探索等等,而它們每一張牌的強度都是不一樣的,這取決於它的獨特性和深入性,像是雙親職業、偶像崇拜……這類型的「動機」對於教授來說意義是不大的,它既普遍又不具有深入性。
但難道就不能說這些嗎?當然不是,這就是前面提到的「創造」鏈結。以雙親職業的「動機」為例,它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不論是作文或是面試,太多人使用過它了,因此我們應該透過與其它卡牌的鏈結去增加它的獨特性和深入性,比方說用「曾參與餐廳經營會議」一類的「經驗」與之連結,說明自己對於雙親職業有參與過的實務,再提一些曾經遇到的問題,因此想修讀這個系所來強化知識一類的印象,或者像是提出更多的「生活觀察」來強化印象,像是「每天早上看父親很早起來趕到餐廳去整理,晚上又熬夜研究菜單」等等來帶入更多屬於自己的情感。但當然,以上舉例是能不要用盡量不要用,畢竟這類的題材都太普遍了,實在是很難救回來。
除了強化既定手牌不足的地方以外,「創造」的用意更在使故事完整及合理。教授一天得面試非常多學生,而對於每一個學生都像是在看一本新的故事書,通常他們會對於邏輯較清晰且合理的故事更具有印象,因此在將一張一張散牌編列起來的過程得下足功夫。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面試政大傳院的時候主要放置「音樂」、「創作」、「拍攝」及「寫作」四張牌,而「社長」用作第二順位,「校慶總召」是最後順位。
首先得先謀和傳院(目標系所)的特性,因此我在自我介紹時以我自幼喜愛「音樂」切入,之後聊到高中加入社團後開始嘗試「創作」,然後透漏來面試的前一陣子才剛「拍攝」了一支音樂MV用以參加校外的比賽,接著說明感受到音樂與影像共同應用的可能性,最後提到我有將連接放入備審資料中,若教授有興趣可以搜尋。
這些過程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對話,而雖然聽起來只是在自我介紹我有多愛音樂和我膝前接觸了多少音樂相關的事務,但其實是我已經將我的四張排放到第一段對話中,而同時也放入了「參加校外比賽」這個小亮點。也就是在進入面試場中的第一段自白我就已經開始打這一局牌了。
那關於家庭和其他身家資料的介紹呢?其實我在開頭只講了我來自哪裡和哪間高中,其他問題我知道教授們接下來會主動提問,而其實答案我也已經寫在備審中了。
「那你爸媽是什麼職業?他們支持你朝向創作這條路嗎?」
通常教授提這類問題的時候就是回答身家資料的機會了,因此我不會將有限時(一分鐘)的自我介紹拿來講身家資料。
基本上所有問題都能用選出的前四張牌搞定,至於比較難回答的問題或者想特別增加印象分的問題,就拿第二順位的「社長」出來發揮。最後的最後,若已經沒有適合的牌時就拿出最後順位的「校慶總召」,也就是攤底牌。這樣去分配手上現有的牌固然方便,但得千萬記得不要扣底牌扣到最後沒機會展現,這樣不管是當了什麼幹部或者得過什麼獎、參加過什麼比賽,教授永遠都不會知道。底牌的存在是用來救援答不出來的問題,而不是藏起來不讓別人知道你的優點。
牌(面試題材)的排序
第一順位:適用範圍少,需針對特定議題分享否則無法使用。
第二順位:適用範圍較前者多,但仍有無法回答的問題。
第三順位(最後順位):能回答幾乎所有問題,若教授的提問連這裡的牌都回答不了,最好的辦法還是大方認錯,硬要嘴硬反而會是大扣分。
其實面試並不難,它只是需要一點事前準備的聊天,面對第一次見面的人,印象猶如白紙,而要在教授的心中留下怎麼樣的色彩,全看那幾分鐘的表現。面了所有的學校我都用同一個打牌的邏輯,而其中也不乏完全無法回答或者口誤說錯的情況(面試北科大時說了台科大),重點是保持微笑及自然,當不會或出錯的時候就大方認錯,人都會犯錯,這沒什麼好丟臉的,要是因為慌了手腳而壞了大局,這才是得不償失。
最後,很感謝當年面試我的所有教授,特別是那些給予我機會進入他們學校就讀的教授們,雖然我最後或許不在那些學校,但我仍由衷感謝。
對於接下來的學弟妹們,有要申請傳院或以上學系的學弟妹歡迎找我問問題,另外,作得到的人記得不要背自我介紹的「文章」要背「牌」(事件、元素、要素、題材),這樣不管面對哪個系的問題都能通吃。
祝大家申請順利。
—歡迎來當我的學弟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