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很喜歡手錶,不知道為什麼。」「很多男生都這樣吧?喜歡手錶跟車子。」C和我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對話,在我開始廣泛地收集各種手錶資訊的不久之前。

  可能是天氣涼了,空氣中開始帶有冬天的溼氣,又或者是期末報告的繳交期限近了。總感覺今天大學課堂結束之後,湧起了想寫文章的念頭。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動機與習慣,總在身負眾多報告以及考試時,突然接收到一閃而過的靈感。所幸今年剩下的時間還多,花個一些時間紀錄文字還可以被理解。這麼說雖然不吉利,但我有時會想著寫作的本質近似遺書,在肉體還允許書寫的時候,將一個人的精神以及智慧保留,或者單單只是生活過的痕跡,將這些片刻記錄下來,當面臨無常,供人瞻仰。賈伯斯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最近突然很喜歡手錶,於是便上網網羅了各家手錶的信息。勞力士、浪琴、百達翡麗、精工、奧米加……不論價位是否適合現在的我,我都看得津津有味,恨不得現在就把看上眼的都買下來。然而,當我在搜尋時我看見了一則幾年前的新聞,內容是比爾蓋茲的手錶。誰知道,舉世聞名且家財萬貫的他,竟戴著一支台幣三百元左右的卡西歐電子錶。這令我陷入了思考,究竟我是不是那麼需要踏入這個收藏手錶的圈子?對我而言,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比爾蓋茲在訪談中說道,他認為手錶堪用、方便就可以了,不喜歡追求昂貴的品牌手錶,一支簡單且足夠準確的卡西歐便足以陪伴他生活。網上盛傳的「有錢人的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似乎在他身上不再是一句反諷。這樣生活的人還有同款衣服買好幾套的賈伯斯和之前被報導戴一萬元星辰錶的李嘉誠(相較他所擁有的財富,實屬平價中的平價),這些有錢人似乎比起名牌,更重視的是生活的效率以及掌握度。讓人去支配物質,而非物質去支配人。在他們的思想中,似乎能歸納出一個道理:「我戴著百萬名錶還是我,戴著平價手錶還是我。重點是我是誰,我想過什麼生活。」但是這樣容易嗎?我想非常困難。現實生活的情況是,我們往往難以讓自身的身分地位高到超越物質的包裝,即使達到那種身分地位時,又難以抗拒購買的慾望誘惑。「到了我這種身分地位,沒有人會質疑我手上戴的錶是好是壞。」道理簡單,但是要達成又是何其困難。

  手錶的功能似乎是裝飾及包裝自身大於實用。常說名貴的手錶能夠襯托出一個人的品味,就像是開著名貴的跑車。然而當我在閱覽能夠負擔的手錶時,卻意識到就算我買了萬元級別的手錶,還是會在同學會等場合上遇見戴著十萬元級別手錶的人;當我戴著百萬元級別的手錶,也還是會在商業場合遇見戴著千萬元級別客製手錶。到最後,鬥錶將會無止盡地上綱,並一步步榨乾我工作所積累的財富。不論是多是少,逐漸增加的手錶將會清空我的帳戶,並且同時,層層的收藏櫃會侵門踏戶地壓縮我的居住空間。屆時,不論購買的是否是手錶,我將成為物質的奴隸,每天窩在堆滿各種奢侈品的狹窄房間裡入眠,並且還要時刻關注每一支收藏是否有受到適當的保養。這樣究竟是我擁有它們,還是它們擁有我呢?要體會到這點,除了靜下來思考外,最簡單的還是實際上擁有足夠的錢財,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有錢人在後期停止了購入收藏品。畢竟,就算比爾蓋茲戴著台幣三百元的錶出現在路上或各種場合,也不會有人上前批評他缺乏品味。他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時代的價值,不需要「為了其他人」而打扮。

  當然,購買手錶的人之中,還是有本身喜歡手錶,並且當他人問起時,能夠從歷史、做工到材質皆說得頭頭是道的人。對於這些專家,我感到相當佩服。他們其實就像是學院的研究學者,收藏不是為了彰顯什麼身分地位,而是剛好他們喜歡的東西在市場上極具價值且被賦予了特殊意義。這段日子我看了很多文章和評測,其實也是來自這些人。他們自掏腰包購入手錶進行研究及解說,幫助普羅大眾增加了不一樣的知識與視點,我心懷感激。然而在市場上,也確實有一群盲從的購錶者,他們既不了解手錶背後的歷史,也用不到手錶的功能。只是因為最近很紅、看到別人都戴,就跟風購買相同或相似款式的手錶。像是近幾年的勞力士潛航者系列(Submariner),我第一眼看到時覺得也沒有特別好看,但後來陸續看了很多影片後,竟也對潛水錶產生興趣。然而,我本人是不潛水的,產生購買這些手錶的慾望也不過是覺得他很酷。喜不喜歡?那是其次,重點是別人喜歡所以我也想擁有。這種心態完全就是跟風心態,購買的慾望也是受到行銷媒體的煽動而被創造出來的,當我意識到這點後,我才冷靜了下來,沒有馬上集錢買一支負擔範圍內的潛水錶。幾個星期前的我和很多的跟風群眾一樣,看見大家都喜歡,我就喜歡,儘管用不到潛水功能,還是往最深的潛水深度去買,因為那代表它最高級(只是無知造成的誤解)。冷靜下來之後,才發現其實買錶的那些錢,可以在其他地方買更喜歡的東西,但是在各式媒體的煽動之下,很難冷靜下來。

  「是你擁有物質,還是物質擁有你。」我的父親曾花很長時間跟我說過這個話題。他年輕時也喜歡買玉、買石頭,甚至為了買到喜歡的某塊玉不惜拜託別人割愛,並等了非常久的時間才如願以償。然而十幾年過後,當看著堆放在家中一角的收藏,他意識到,這些石頭已經在世界上數千萬年了,而人的一生不過百年。過去因為很喜歡而購入的這些石頭,現在堆放在家中造成居住空間的縮減,讓自己家中實用坪數下降,等同於自己在養著它們。僅有百年生命的人類去以空間、時間供奉著存在千萬年的石頭,那麼究竟是誰擁有誰呢?幾年之後,等到我們都離開了,它們又將遷移到其他人的家中作為收藏被呵護,其實我們才是被擁有的一方。我想,我父親的石頭不過是個例子,那是他用時間與歲月替我呈現的例子,但在世界上還有很多的東西、很多的收藏,也一樣這樣綑綁著我們。想想假若未來我變得超級富有,看見名錶、名車,隨便都能買一整排,房子也足夠寬敞,不會造成實用面積的問題,這樣還是會被綑綁著嗎?答案很顯然是會的,以我的個性,當我有這麼多珍貴的東西時,大概連放假都不敢帶著妻兒出國玩,更不用談移民或者旅居國外,我必須留在這裡捍衛這些寶貝,不然就得再花更多的錢請保全公司嚴加管理,深怕遭小偷光臨。但有這樣的財富自由,真的是自由嗎?

  當然,也並不是極端到完全如出家的僧人那樣無欲、什麼都不買,但是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我與或許看見這篇文章之後認同我的讀者,能夠在追求物質的同時,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喜歡。也同時注意,是否受到媒體和流言蜚語的左右與受物質所支配。

  回到手錶的話題,我想我還是會購買,畢竟我真的蠻習慣也蠻喜歡配戴手錶,目前每天都戴著母親送我的成年禮物精工錶,想用打工的錢再買一支喜歡的錶送給自己,交替著戴,延長它們的壽命與增添生活的樂趣。順帶一提,我喜歡穿戴紅色的東西,前一陣子剛把穿一陣子的紅色運動鞋丟掉,可以的話想買一隻紅色或橘色系的錶,穿戴它一定能給我的生活帶來很多色彩。

 

——要期末了呢,還是學生的大家加油。

臉書專頁歡迎追蹤,時刻更新生活小動態 https://www.facebook.com/sclwriting

arrow
arrow

    白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